close

  本報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陳榮柏
  山東青島,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(簡稱農交會)3號館。
  4天來,湖南參展商每天經過這裡,首先看到的是農業信息化展區。60多家農業信息化公司,別具一格展示農產品的“色、香、味”。
  大蔥、冬棗、西紅柿、生薑、辣椒……鮮艷的畫面背後,還有產地的風雲雨露、生產的耕耘收藏、市場的即時價格,諸多信息一一呈現在電腦屏幕上,讓參觀者的視角得以大大延伸。
  信息化展區旁邊,就是湖南館。“農家留香”腊肉、“老巴陵”風乾魚、“五強”紅薯粉、“桃林園”米酒……傳統的試味與吆喝中,比拼著農業大省的原汁原味。
  “雖然湘味產品仍走俏,但信息化浪潮在觀念上給人以衝擊,發人深思。”省農委巡視員謝國華說,在農業信息化浪潮中,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南,如何站立潮頭?這是本屆農交會給我們留下的最大問號。
  農業信息化浪潮撲面
  當前的農業,農民希望生產市場對路的農產品,市民希望餐桌安全有保障。而信息化就為雙方的難題提供瞭解決方案。
  農交會一號館入口,設有“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”。在這裡,青島市參展的每一家企業,輸入起止日期、行政區市、基地等關鍵信息後,大到認證資質,小到最近一次施用化肥,都有記錄可查詢。依托信息平臺,農產品質量可追溯,讓青島市民吃得更放心。
  在農業信息化展區,北京寶訊公司提供的牧醫大數據,開始在新疆、湖南、四川等養殖大省試用,為生豬養殖場、奶牛場等提供數據服務。“大數據”幫助農民養豬,“錯峰填谷”把握養殖周期,利於防止豬價大起大落。
  “菜易通”是成都農業信息化的縮影。據展台工作人員介紹,全市種5畝以上蔬菜的5000多個大戶、專業合作社,都在“菜易通”上註冊,網站負責提供種菜信息、上市時間、預期價格、收購信息、實時菜價,解決市民“買貴”、農民“賣難”的矛盾。
  信息化幫助農業生產邁向“精準”。上海農信展出的植株生長儀,採集作物生長環境參數,比對植株的莖稈(果實)大小、葉面積、葉綠素等生物參數,指導農民因地制宜、科學種植。中軟國際展出農用無人機通過拍攝紅外線照片,及早發現作物病蟲害,精確打藥治蟲。山東壽光的大棚種植系統,數字化調節溫、光、水、土,讓瓜果的外形要方得方,要圓得圓,令參觀者大開眼界。
  湖南農業大省如何“趕潮”
  真是不比不知道。省農委市場信息處處長顧大勇坦言,與先進地區比,我省農業信息化投入嚴重不足,人才奇缺;多數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缺乏;農產品供求信息、市場價格信息處於初始分散狀態,農業信息服務“最後一公里”還有待打通。
  “面對農業信息化浪潮,湖南作為農業大省,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才能吸引農業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、項目、資金。”顧大勇稱,透過農交會“望遠鏡”,我們看到了“天外天”,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。
  在農交會的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現場,湖南代表在發言中稱,作為農業大省,湖南要加快信息服務進村入戶,讓農民公平享受信息化發展成果;抓好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;發展農業電子商務,形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、農產品進城與消費品下鄉雙向流動的模式。
  湖南的“惠農”、“村村通”等兩家農業信息化公司的負責人,參展爭客戶,向同行學經驗,高峰論壇觀走勢,忙得不亦樂乎。
  “惠農”總經理申斌稱,中央和省里提出,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。農業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,政策會加大扶持。對於農業信息化,農民亦有強烈需求。“惠農”作為農業信息化企業,正著力打造中國最大的線上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。
  申斌介紹,“中國惠農網”堅定做大做強“三大平臺”,即大宗農產品信息對接平臺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、農產品防偽溯源平臺。依靠三大平臺,推出相應的移動互聯網產品——“惠農寶”、“真源碼”、“愛鄉村”、“店家親”,樹立湖南農業信息化的“標桿”。
  從本屆農交會看,農業邁向現代化,制高點是信息化。農業大省湖南,如何站立信息化潮頭?與會的省農委和參展商,都已開始了認真的思考和探索。  (原標題:湖南如何勇立潮頭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rgdzg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